2025年9月28日星期日

廿三世祖尧京公坟墓

尧京公号阿翘。维琛公第七子。刘氏⑤生。一九三八年生。高小生。二○二二年三月初二日逝。墓葬大岗岭狮子头有碑。娶李氏名娇娥,子二,女一。


图1 尧京公墓碑
图1 尧京公墓碑


图2 尧京公坟墓
图2 尧京公坟墓


廿三世祖尧中公遗言

 尧中公号松。维琛公第三子,谢氏③生。正村中学高中部毕业生。娶邓氏。子一。


图1 尧中公遗言
图1 尧中公遗言


廿二世祖维琛公坟墓

维琛公字献之。厚基公次子。一八八五年秋生。民国莲峰书院政办学校第一届毕业生。曾任民国电白县志第一届参议会员,曾任电白商会会长,曾任博贺巡官。妣萧氏①,继杨氏②子二,女二;妾谢氏③子四,女三;又妾蔡氏④子二,女一;又妾刘氏⑤子一,女一;又妾谢氏⑥。一九四九年受土地改革运动斗地主迫害入狱,家产全部充公,妻离子散。一九五二年春被枪决,终年六十七岁无墓,一九九六年十月,众子孙于架炮岭其父厚基公墓右侧立冢为墓有碑,碑两次被毁后不再重立。


图1 维琛公墓碑
图1 维琛公墓碑


图2 维琛公坟墓
图2 维琛公坟墓



廿一世祖厚基公及杨夫人坟墓

 厚基公别字德甫。兆鸾公幺子。妣杨氏。公妣俱葬架炮岭。子三。


 

图1 厚基公及杨夫人坟墓的卫星位置
图1 厚基公及杨夫人坟墓的卫星位置


图2 廿一世祖厚基公坟墓
图2 廿一世祖厚基公坟墓


图3 厚基公的夫人杨妣坟墓
图3 厚基公的夫人杨妣坟墓


严献之故居与往事忆记

严献之故居在电城镇西街严屋巷与西北环公路之间,建筑为大型围屋,中间有一口井,向四边方向丈量约有二十米左右。建造为民国时期典型的地主宅院。有大门、侧门、主人房、妻妾家庭房、佣人房、账房、客厅、娱乐厅等。

 
图1 严献之故居正门 二○○八年摄
图1 严献之故居正门 二○○八年摄


屋后是龚厝大塘,原属龚氏家族,后转让给献之,连通房屋后门,子女们会在池塘上荡舟游玩。屋左边是大厂房,然后连接西北环城墙。屋右边是严屋巷,然后连接新北街。

 
图2 严献之故居位置卫星图
图2 严献之故居位置卫星图


献之名维琛,一八八五年生。民国莲峰书院政办学校第一届毕业生,学有所成。曾任民国电白县志第一届参议会员。曾任电白商会会长,曾任博贺巡官。不但有良田多亩,还有商铺多间,家财丰厚。

献之其人身材高瘦,穿着中山装,喜抽大烟,出门则腰配驳壳枪。纳有六房妻妾,生育有九个儿子、七个女儿。出自名门闺秀的太太享有丫环服侍,伙食丰富,平时在家中打牌娱乐,几乎不出家门,生活高人一等,小妾们则伙食清淡,生活朴素。家人的生活用品需要购买时,要用账房配给的票据与各个商铺兑换,或者记账,然后账房再与商铺按定期结算银元。

中华民国卅一年(一九四二年),献之时任电白商会会长,在庄山净土寺边题书『智仁』摩崖石刻,后于一九九八年选为市级文物。

 
图3 庄山摩崖智仁石刻 二○二五年摄
图3 庄山摩崖智仁石刻 二○二五年摄

 
图4 智仁石刻字迹拓本 二○一二年拓
图4 智仁石刻字迹拓本 二○一二年拓



一九四九年解放前夕,献之友人劝其去香港避险,其不为所动,后受共产党的土地改革运动斗地主迫害入狱,家产全部充公,妻离子散。一九五二年春被枪决,终年六十七岁无墓。一九九六年十月,众子孙在其父厚基公墓右侧立冢为墓,墓碑经历两次被毁后不再重立。

 
图5 被毁坏的墓碑 二○○八年摄
图5 被毁坏的墓碑 二○○八年摄


电城钟鼓楼有一个乞食者回忆,旧时到献之家乞食,会得到比别家更多的施舍。乞食者后当兵,解放后回电城管理庄山胡椒场,也经历了献之被迫害的时期,感叹当时时势迫人,无能为力。二○二四年清明节,巧遇献之的儿子尧京墓坐落在胡椒场地内有碑文记述,勾起其少年往事,感慨万千,与扫墓者忆述惜之。

现在,房屋的大门已倒塌,用水泥灌注一个门框,原门的梁眼仍在两边墙上。屋内部分房间已拆除建新楼房,旧砖堆叠在井边。另部分房间已塌毁无人居住。屋后的龚厝大塘已填平,建满了新楼房。屋左边的大厂房也已荒废,杂草丛生。

另外,献之在严屋巷还建有一间祠堂,文革时被毁后,也一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。

 
图6 现在的大门 二○二四年摄
图6 现在的大门 二○二四年摄

 
图7大门口的石墩 二○二四年摄
图7大门口的石墩 二○二四年摄

 
图8 大门口倒扣的石臼 二○二四年摄
图8 大门口倒扣的石臼 二○二四年摄


图9 门墙上的梁孔痕迹 二○二四年摄
图9 门墙上的梁孔痕迹 二○二四年摄


图10 用石泥板封住的水井 二○二四年摄
图10 用石泥板封住的水井 二○二四年摄


图11 被拆除房砖堆落 二○二四年摄
图11 被拆除房砖堆落 二○二四年摄


图12 塌毁的旧房屋 二○二四年摄
图12 塌毁的旧房屋 二○二四年摄


图13 古老的青瓷窗户 二○二四年摄
图13 古老的青瓷窗户 二○二四年摄


济尊按长辈们指认与口述谨记
二○二五年九月三十日

电城严氏西门屋祠堂

 西门屋祠堂位于电城西街严屋巷与新北街之间,根据《电白严氏族谱》记载,是由第十七世聘之公从爵山临轩园来此地开基立业,由于聘之公未成年就去世了,他的父亲端衡公就让他的长兄缉之公次子——原经公入继。根据聘之公的爷爷致和公在一七三九年去世享寿七十岁,则祠堂应该是一七五○年间始建。


图1 祠堂大门
图1 祠堂大门

祠堂在民国时期曾进行修葺,“文革”期间遭到破坏。受限于时势,改革开放后只重建了祖堂。二○二四年八月,一场台风暴雨导致其余年久失修的梁柱与古老的土墙彻底坍塌。族人议论多年的重建愿望因此提上议程,在尧泰、亚威、政华等热心族人的主持下,各户人丁合资捐款开展重建工程,于二○二四年十二月廿六日落成入伙。

 

图2 祠堂在电城镇的位置卫星图
图2 祠堂在电城镇的位置卫星图


祠堂沿中轴线建造,格局典型,呈“三进两天井”之制,布局庄重、层次分明。踏入大门,右侧可见成对的值房,平日用于守门、接待或存放祭器。

 

图3 祠堂的“三进两天井”建筑格局
图3 祠堂的“三进两天井”建筑格局

穿过大门便是第一进前厅,这里是接待族人、张贴族规和举行议事的场所。祠堂原悬挂“尊三齿一”牌匾,相传为清朝政府所赐,可惜在“文革”破“四旧”期间失去。


图4 祠堂通告
图4 祠堂通告

图5 祠堂通告

图6 祠堂铭文
图6 祠堂铭文

前厅之后是一方天井,既可采光排水,又为祭祀时的集会与摆案提供空间。穿过天井进入第二进大堂,屋顶通透、四面敞朗,成为前后两进之间的过渡与仪式通道。


图7 祠堂前厅
图7 祠堂前厅

再越过第二道天井,即抵全祠核心——庄严肃穆的祖堂。祖龛内供奉历代先祖牌位,祭典时族人齐聚于此,完成由凡俗到神圣的礼仪递进。

 

图8 祠堂祖堂
图8 祠堂祖堂

迄今,西门屋祠堂香火已延续十代,至廿七世子孙,有四十多户逾两百多人。清代期间,族中曾培养出监生、邑庠生、府冠军、荐卷等多名人才;朝廷亦授予通议大夫、奉直大夫等衔,官至候选布政司理问。现代更有校长、军官、局长、所长、主任等各级干部多人,继承并发扬家族的荣耀。

图9 祭拜活动
图9 祭拜活动


图10 祠堂大门 二○○七年摄
图10 祠堂大门 二○○七年摄

 

图11 祠堂大门内 二○○七年摄
图11 祠堂大门内 二○○七年摄


图12 祠堂地砖 二○○七年摄
图12 祠堂地砖 二○○七年摄


图13祠堂前厅 二○○七年摄
图13祠堂前厅 二○○七年摄


图14 祠堂大堂 二○○七年摄
图14 祠堂大堂 二○○七年摄


图15 祠堂大堂 二○○七年摄
图15 祠堂大堂 二○○七年摄


图16 祠堂祖堂 二○○七年摄
图16 祠堂祖堂 二○○七年摄


图17 祠堂大门俯视 二○○八年摄
图17 祠堂大门俯视 二○○八年摄


图18 祠堂整体俯视 二○○八年摄
图18 祠堂整体俯视 二○○八年摄


图19 崩坏的祠堂大门与土墙 二○二四年摄
图19 崩坏的祠堂大门与土墙 二○二四年摄


图20 破败的厅堂 二○二四年摄
图20 破败的厅堂 二○二四年摄


图21 破败的大堂 二○二四年摄
图21 破败的大堂 二○二四年摄


图22 祭拜活动 二○二四年摄
图22 祭拜活动 二○二四年摄


图23 祭拜活动 二○二四年摄
图23 祭拜活动 二○二四年摄

图24 重建祠堂筹资倡议书 二○二五年摄
图24 重建祠堂筹资倡议书 二○二五年摄

图25 重建祠堂捐款倡议书 二○二五年摄
图25 重建祠堂捐款倡议书 二○二五年摄


图26 重建祠堂开支公布 二○二五年摄
图26 重建祠堂开支公布 二○二五年摄


图27 祠堂入伙 二○二五年摄
图27 祠堂入伙 二○二五年摄


图28 祠堂入伙 二○二五年摄
图28 祠堂入伙 二○二五年摄


图29 祠堂入伙 二○二五年摄
图29 祠堂入伙 二○二五年摄


图30 祠堂入伙 二○二五年摄
图30 祠堂入伙 二○二五年摄

视频1 祠堂入伙 二○二五年摄


廿三世祖尧京公坟墓

尧京公号阿翘。维琛公第七子。刘氏⑤生。一九三八年生。高小生。二○二二年三月初二日逝。墓葬大岗岭狮子头有碑。娶李氏名娇娥,子二,女一。 图1 尧京公墓碑 图2 尧京公坟墓